当前位置:可可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2023年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7篇(完整)

|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第1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也随之增长和变化。我校进行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而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7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7篇

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 第1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也随之增长和变化。我校进行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而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教案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1教学目标的制定

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先要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体的要求。

2教法学法的制定

制定教法学法应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注重培养其自学能力;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对C层学生则要求要低,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教学重难点的制定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也应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4教学过程的设计

4.1情境导向,分层定标。教师以实例演示、设问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为各层学生呈现适合于本层学生水平学习的内容。

4.2分层练习,探讨生疑。学生对照各自的目标分层自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实践,自觉地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4.3集体回授,异步释疑。“集体回授”主要是针对人数占优势的B层学生,为解决具有共性的问题而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为那些来不及解决的、不具有共性的问题分先后在层内释疑即“异步释疑”。

5练习与作业的设计

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设计综述

1、基本说明

●学科领域:数学,并涉及劳技、语文、美术、信息技术教育

●智能领域: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人际沟通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实验教材)

●所需时间:1课时

2、理念概述

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日常教学,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一直是我校的教研特色。本学期使用的上海市数学二期课改实验教材,实际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考验和磨炼。如何用好这本教材,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体现,要通过不断的钻研。在“几何小实践”这个单元中,涉及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选择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设计时融入了多元智能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与单纯的数学知识讲授相区别。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智能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发挥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智能潜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点的探究结果用演示文稿来呈现,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通过动手、判断、辩论、再次讨论、得出结论、再次动手操作的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在反复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正确、完整的概念,使得他们的智能水平在平常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按边之间的关系给三角形分类并用信息技术进行汇报。

(2)通过动手折叠,探索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通过探究与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注:这是贯穿我们日常学科教学的长远目标)。

对应的新课标:上海市二期课改三年级数学(实验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4、教学准备

(1)学生基础:认识三角形;
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主动性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3)设计学生探究的模板。

(4)制订教学评价和智能发展评价量规。

5、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1)具备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2)计算机及因特网、音响。

(3)上海市小学数学二期课改(实验版)提供的资源课件片断(三角形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简述

1、导入新课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播放学生课前收集的三角

形建筑和物体图片,确定要探究的教学主题。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出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搭三角形

本环节涉及:语言、人际沟通、身体运动、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做示范,并提出学生动手做一些三角形。

(2)学生思考: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搭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

(3)学生小组合作搭三角形。

(4)学生交流研讨。

3、三角形分类

本环节涉及:语言、数理逻辑、人际沟通、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演示电脑课件,提出任务:将做好的三角形分类。

(2)学生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初步进行分类。

(3)师生间互相交流(电脑演示学生分的结果)。

(4)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将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放入集合圈。

(5)学生用拍手来表示赞成和反对:在“涉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时,学生间会对其是否属于等腰三角形产生意见分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用辩论赛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6)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来揭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结果(三条边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7)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时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4、折一折,画一画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智能。

(1)教师取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动脑筋来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

(2)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腰三角形,并且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3)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得出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最简便方法。

(4)教师再次取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利用好方法进行判断。

(5)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边三角形,而且有三条对称轴。

(6)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进行巩固练习。

5、小结并拓展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语言言语智能。

(1)教师利用课件,组织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内容。

(2)学生交流表达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布置作业:(拓展)用长方形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
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
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 第4篇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围绕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问题,围绕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问题该怎样设计?围绕问题该怎样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问题设计的策略及反思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又寓于现实,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这一观念既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同时说明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比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教学导入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周来本班的积分统计表(表中的得分用正数表示,失分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观察: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积分 +3 -2 -4 -2 +2 +4

然后提出问题:“谁能帮我们班算出这一周的总积分呢?”结果我发现大多数同学能用“抵消”的方法统计出这一周本班的总积分。然后我出了一道算式题:“(+3)+(-2)+(-4)+(-2)=?”发现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算。当学生产生这样的认知冲突时我便引入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后我用表中的数据分成了几种类型,如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展开新知学习,教学效果较以前有明显改观。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1)导入的情境问题贴近学生的现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情境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当然,情境问题的创设不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比如,在《函数》一节的教学时,我用游乐园中的摩天轮引入,当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我发现学生几乎没有反应,只是偶尔听到:“摩天轮?”“很危险……”本来是一个很典型的函数问题,只因为农村学生对该情境的认识模糊,一时没有进入到虚拟情境中来,导致课堂开端出现“僵局”,也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工作的胜利开展。

2、教学重点、难点处的问题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设计好的问题串可以强化重点与突破难点。例如,《结识抛物线》一节的教学重点就是做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并根据图像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性质。而作图过程又是一个难点问题,要从所画的图像中发现并归纳性质,首先得画出较准确的函数图像。在学生画图像的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的几种错误画法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1)根据你画的图像,给自变量x任取一个值,函数y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吗?(2)自变量x的范围是什么?(3)在0

3、例题或课堂练习中的问题设计

例题教学具有及时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双重功能,随堂练习是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优选例题,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获得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例如笔者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问题:已知A(-2,y1)、B(-1,y2)、C(2,y3)三点都在反比例函数y=k/x(k>0)图像上,(1)比较y1、y2、y3的大小关系。(2)若D(a,y1)、E(b,y2)、F(c,y3)三点也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上,其中a0判断y1、y2、y3的大小关系。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对问题(1)采用了直接代入计算的方法得到结果,对问题(2)显然用代入法难以得到结果,这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来解决。经过讨论后,学生A回答:“因为k>0时,反比例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而ay3。”学生B回答:“我们组用特殊值检验得出y20,所以y3>y1>y2。”学生C回答:“我们组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得到: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可得y3>y1>y2。”经过对以上不同做法的比较和鉴别,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中“在每一个象限内”这一条件有了彻底的理解。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例题或练习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了解决问题后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4、在学习反思中的问题设计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相对欠缺,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较普遍,对学习结果的反思意识淡薄,自我评价不彻底,做错的题目一错再错。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彻底分析错因,让学生在错题中有反思的机会。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解含有分母的方程时很容易出错,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我设计了如的表格:

通过引导学生对错因彻底分析与校正,学生明白了产生错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我出了几道解方程的练习,结果发现,学生确实重视了错误,效果明显有所好转。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学问题的设计确实是一种学问,是一种艺术。要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体验,在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人分享成果,来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
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
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 第6篇

评价要做到面向全班,因人而异,正确中肯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现在它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因人施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困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做出正确的评价。

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了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外,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与中肯评价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消除中下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对提问的结论要及时评价

首先要评价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要描述一下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应以赞赏和鼓励为主。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其“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学生回答得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就能及时调整改变有缺欠的认知结构。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应进行评价,对于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应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异;(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 第7篇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指引个体从事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要真正实现主动学习,就必须要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 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创设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让他们经历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这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失为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现代媒体,讲述故事、生活实例和动手操作等,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主动地开展学习.

如在教学“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动手去画去折,在亲手实践的过程中去充分领悟对称图形的特点,把握对称图形的本质含义.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他们不仅印象深刻、记忆持久,而且学得开心、学得真实. 最后,我再将大家自己动手设计并剪出的各种形式各异的轴对称图形张贴在教室里,用来美化装点教室,更是极大地迎合了初中学生好表现的心理,他们的兴趣更被激发到了更好.

设计思维铺垫,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条件

数学课堂是智慧火花不断闪耀,数学灵感不断生成的课堂. 某种程度上说,数学教学即思维的教学. 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通过给学生创设条件,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让他们开启思维. 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可见,疑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勤疑善思,让他们大胆表达,畅所欲言,同时,更要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去主动质疑. 如我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时,我给学生出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让他们去求解根,而我在学生求解的同时,我就告知学生这些方程哪些是有两个不同的根,哪个方程是有两个相同的根,而哪个方程没有实数解. 学生在佩服与惊讶之余,不免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为什么老师没有计算,就会知道结果呢?这种强烈的好奇驱使着学生去探究,去论证,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 设计 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7篇 初中数学设计教学设计(实用7篇) 初中数学设计教案

热门排行

2023年度新学期新开学班会教案7篇(完整文档)

新学期新开学班会教案第1篇活动目的:1、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让学生感受新学期的新气象,引导学生在20_年树立勤俭节约、拥抱正能量的学习与生活意识状态,微笑...

幼儿园小班教案运动9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运动第1篇一、活动目标1.知道各种动物的主要的运动方式(如走、爬、跳、飞、游等)。2.学习运用列举法说出各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发展幼儿的流畅性...

2023年度一年级捉迷藏教案热门9篇(精选文档)

一年级捉迷藏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 通过游戏,找到记忆小动物位置的方法。2 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3 乐于参与观察和记忆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重点难点重...

《试种一粒籽》教案3篇

《试种一粒籽》教案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很优美的文字,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防溺水教案(完整文档)

大班安全活动防溺水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目标,教师总结等内容,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有关知识,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

2023年大班音乐教案胡说歌教案7篇

大班音乐教案胡说歌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学唱《胡说歌》,感受歌曲中滑稽、可笑的意蕴。2、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违反常情的滑稽事情,仿编歌词。3、能唱...

2024年度小班美术活动教案:葡萄15篇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葡萄活动目标:1、尝试大胆使用颜料进行手指点画。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获得愉悦的情感。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案4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案教学目的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联系生活...

小猴请客大班教案13篇(精选文档)

小猴请客大班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活动准备...

2023大学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6篇

大学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第1篇一、班会主题:我安全我幸福二、班会背景和目的:学期始末是校园安全事件的高发期。通过组织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育和引导学生...